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服务承诺 新闻动态 案例展示 相关知识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Get Adobe Flash player
   
案例风格 : PRODUCT LIST
欧式古典风格
现代简约风格
地中海风格
田园风格
自然风格
站内搜索 : SEARCH
装饰知识 : KNOWLEDGE
干货丨房地产知识大全…
我市召开医疗机构院内…
欢迎访问《2020第18届…
佛山新生儿医院感染 涉…
房贷知识:银行申请贷…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联系金润 : CONTACT
客服电话:XXXXXXXXX
技术咨询:XXXXXXXXX
传 真:XXXXXXXXX
电子邮箱:XXXXXXXXXX
地 址:东城龙庭
二栋508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相关知识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

作者:小编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17 6:53:10 人气:
导读: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有较大的贸易潜力。作为区域内唯一制度框架——上海合作组织,其经贸安排对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强化该…

  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有较大的贸易潜力。作为区域内唯一制度框架——上海合作组织,其经贸安排对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强化该方面工作。

  〖内容摘要〗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五国有较大的贸易潜力。作为区域内唯一制度框架——上海合作组织,其经贸安排对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强化该方面工作。

  〖作者简介〗毕燕茹,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国际化。乌鲁木齐,830046。师博,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乌鲁木齐,83004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重大项目(06JJD8500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09BJL006)以及新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能源安全、大国博弈与中国-中亚能源战略合作”。

  中亚五国[1]与中国西部地理相邻,是连接亚欧的战略通道,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有“第二个中东”美誉。与中亚五国毗邻的西北地区是我国能源供给,中亚能源通过西北油气管道能够便捷地输往我国沿海内陆地区,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中亚五国自以来就与我国建立了牢固的贸易伙伴关系,双方贸易额由1992年的4·59亿美元激增到2008年的308·2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由0·28%攀升至1·2%。中亚五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名义P由1992年的46·63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325亿美元,稳定的经济增长使得中亚五国具备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潜力。因此中亚国家成为我国向西的目标指向。挖掘中亚市场的贸易潜力和深化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外交,不仅能完善我国对外的格局、弱化东西部发展的非均衡性,更能将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打造成为相对于周边国家的“经济高地”以社会稳定。

  分析国家之间贸易潜力,不仅需要分析经贸合作的市场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考察国家之间贸易的互补性。经贸合作市场空间为国际贸易提供可能性,贸易互补性则为国际贸易创造现实基础。本文分别采用贸易结合度、显性比较优势系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的互补性。

  囿于数据收集的,本文仅采集到哈萨克斯坦的相关数据用以测度上述指标,作为衡量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的近似替代。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我国在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1992-2008年中哈贸易额平均占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的70%以上。此外,由于原苏联产业布局的历史影响,中亚五国经济结构较为类似。因此,借助测算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相关指数作为衡量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的近似替代,具有一定的合。

  贸易结合度是用来衡量两国贸易依存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指国家i对国家j出口额占i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i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该数值大于1,说明两国贸易关系紧密,反之松散。从计算结果来看(见图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关系有以下特点:哈中贸易关系密切,中哈贸易关系松散;中哈贸易依存度波动起伏,哈中贸易结合 度的累计变动率为27·88,中哈为8·85;哈中贸易依存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哈贸易依存度波动下滑中趋于平稳,2003年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结合度差别较大,究其原因在于:首先,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单一,与中国的可贸易产品有限。中哈经济总量和市场容量处于不同数量级,哈不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07年中国P是哈的32倍,外贸总额是其的28倍,中哈贸易不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中国对哈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的增加幅度远低于中国进口占世界进 口总额比重的增长幅度,使得中哈贸易结合度波动下滑;其次,哈萨克斯坦后,经济经历了衰退、恢复和迅速发展三个阶段,对外贸易也随之波动起伏,2007年哈对外贸易规模是1992年的40多倍;最后,中国对哈出口产品主要以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为主,可替代性非常强。随着哈萨克斯坦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韩国、印度、欧盟国家对哈市场的争夺,中国产品面临着激烈地竞争;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经济进入相对稳定高速发展期,加之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作用,预计中哈贸易会进入相对稳定发展轨道中。

  匈牙利经济学家Balassa1965年提出显性比较优势系数,该指数用来计算一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反映该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本文利用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COMTRADE)数据,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3版本一位数商品分类数据,计算了1992-2007年中哈两国显性比较优势系数(RAC)。显性比较优势系数是指i国k产品出口额占i国出口总额比重与世界k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之比,指数大于2·5,表示i国k商品出口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在1·25和2·5之间,表示有较强竞争力;在0·8与1·25之间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

  数据计算结果表明,1992-2007年我国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是SITC6类和SITC8类产品,其中SITC6类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比较优势系数在1·2左右; SITC8类产品则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比较优势系数在2·2~3·0水平。具体系指SITC6中的纺织品和SITC8中的服装、鞋类,反映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由于近年国际竞争加剧、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系数有降低趋势,而资本技术密集型(SITC7类)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并且具备了较强的比较优势。贸易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效果。

  哈萨克斯坦在SITC2、SITC3、SITC6类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具体是指SITC2中的废旧金属和矿石、SITC3中的石油、天然气以及SITC6中的贱金属。其中SITC2类产品具有较强出口竞争力,比较优势系数维持在2·0左右; SITC3类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这一优势愈发明显,其显性比较优势维持在5·0~7·0的高水平; SITC6产品比较优势则明显弱化,比较优势系数由最高的2·45降至1·2以下。哈萨克斯坦贸易结构反映出哈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在强化,而工业制成品出口逐渐萎缩弱化的趋势。根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年鉴2007》的数 据,2004-2006年,哈矿产品(主要指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分别是68·3%、73·8%和71·9%,贱金属及制品占哈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9·4%、15·6%和16·1%;而机械、电子制成品进口却在逐年增加,2004-2007年该类产品的进口额分别是3·4亿美元、4·9亿美元和6·4亿美元,占哈进口总额的26·8%、28·3%和27·4%。

  将出口额换为进口额,即可用RCA指数衡量某国某类商品进口产品优势,即出口显性比较劣势。数值越大则表明该类商品比较劣势越明显。如果国家i在商品k上的比较优势明显,而国家j在商品k上的比较劣势明显,则i国出口与j国进口在商品k上具有贸易互补性,因此利用RCA指数可以衡量两国互补性大小。因此将两国各类商品显性比较优势系数与显性比较劣势系数乘积求和就可衡量两国间贸易互补性(Cijk),该指数越大,说明i国与j国进出口产品需求吻合度越大,贸易互补性越强。

  结果显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SITC6和SITC8类产品具有互补性,SITC6类产品的互补性大于SITC8,在SITC7类产品上贸易互补性逐渐增强,表现为中国对哈机电产品、车辆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出口额位居中国对哈出口总额的前三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SITC0类产品和SITC1类产品的贸易互补 性呈递减趋势。这是由于哈萨克斯坦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使得原先基础较好的食品加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基本能够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SITC2、SITC3和SITC6类产品上具有贸易互补性,具体表现为我国从哈萨克斯坦大量进口石油、矿产品和贱金属。2006年中哈石油管道贯通后,能源成为我国从哈进口的第一大产品,贸易额超过进口总额比重的一半。

  从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哈中贸易互补性远大于中哈贸易互补性,这是由于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国,对哈能源需求具有刚性,进口需求缺乏弹性;中国对哈出口产品以民用轻工消费品为主,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梦见鞭炮声因此哈对中国进口需求弹性较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哈具有很强贸易互补性。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是中国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地,另一方面是中国轻工产品的出口市场,这种资源市场型合作形式是中哈贸易主要特点。产业结构决定贸易结构,出口产品结构通常是一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器,反映该国(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同哈萨克斯坦一样,在前苏联遗留的“产业分工”影响及近年国际矿产资源价格高位运行的驱动下,中亚国家工业结构中采掘业“一家独大”,制造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资源化趋势短期内不能得到逆转。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双边贸易合作具有深刻产业基础,贸易潜力巨大。

  通过测算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结合度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不难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国际贸易分工合作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如何将这一潜力为现实生产力,则需要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最终为优化双方经贸合作关系提供可行的政策选择。

  引力模型是研究贸易量决定模式的重要工具,起源于牛顿物理学中的“引力”。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的是Tin Bergen (1962)和Poyhonen (1863),他们认为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和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Xij表示国家i对国家j的出口额,A表示项,Yi表示i国国内生产总值(P),Yi表示j国P,Dij表示i国和j国距离,通常用两国首都和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Xij=A (YiYj) /Dij。因该模型线性的,模型两边取自然对数成线性形式。

  其中LnXij、LnY1、LnY2、LnDij分别是Xij、Y1、Y2、Dij的自然对数;α0、α1、α2、α3为回归系数;μij为标准随机误差。变量Xij在这里为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额(万美元),关于解释变量的含义、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预期符合)及说明参见表1。

  出口国人口增加能提高供给能力,与贸易额成正比;出口国人口增加,当地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机会相对减少,减少贸易额

  两国人口增加会增强购买力,导致国内需求增加,提高需求能力,从而扩大进口量,与贸易成正比;两国人口增加可能导致国内生产代替国外产品,从而减少贸易机会,与贸易额变化成反比。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贸易流量的截面数据进行引力模型的回归测算。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6个地区和国家为样本。样本容量为45个观测值。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流 量(出口额)数据来自1999-2007年的《新疆统计年鉴》;中亚五国的P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利用Googlearth软件测算到中亚五国首都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考察的是中国为出口地区,因此变量中Yi和PCi以及Pi在同一时间都是不变的,带入模型后会与项存在共线性,为模型的回归结果,将PCi及Pi即中国人均P和人口变量剔除,调整后的模型如下:

  表2第1列数据是对所有变量回归的结果,仅LnYi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上,其他的变量都不显著性,对模型进行再调整。依次从最不显著的变量开始逐个删除,直到几乎所有变量都达到显著性。

  首先去掉与预测值符号相反的虚拟变量SCO,得到第2列回归结果,回归结果仍不理想。再剔除t值最小、不显著的虚拟变量WTO,得到第3列数据。从第3列数据来看,除项外,所有的变量都是显著的。综合考虑模型的各种回归结果,本文采用扩展回归模型(3)作为模拟总量中国与中亚五国总量层面 贸易潜力的基础。

  该函数表明:若其他条件不变,中亚国家P增加1%,则中国对该国的出口将增加1·64%;而中国P增加1%,则对中亚国家的出口将增加2·08%;中国与中亚国家距离每增加1%,出口将降低5·74%。

  第一,反映经济规模的指标P对双边贸易流量影响显著,中国P增长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较中亚五国P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我国P增加1%会使得我国向中亚五国出口额提升2·09%。如果国家(地区)贸易规模主要由P总量决定,则表明该国(地区)的贸易结构尚处于较低级阶段,该国(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点符合中国与中亚国家进出口产品的要素特点。

  第二,中亚五国人口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影响是反向的。进口国人口数量对进口贸易额的影响不确定,进口国人口增加,一方面导致国内需求增加从而进口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国内实行进口替代,减少贸易机会。我国对中亚国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较强。例如中亚本国食品对中国进口食品替代。

  第三,边境接壤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出口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中国与中亚国家边境贸易非常发达,边境贸易额占双边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个别年份超过七成。

  第四,模型显示距离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出口影响非常显著。不考虑中亚的经济总量,距离变量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不均衡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与我国不接壤,空间距离最远,贸易成本相对较高,双边贸易额相对少、波动较大。

  第五,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SCO变量非常不显著。为了全面考察上海合作组织对双边贸易进出 口的综合影响,本文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额Xij替换成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总额Tij,对进出口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具有显著性的解释变量同出口模型,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显著性很好,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82,但SCO因解释力不强而被剔除。

  引力模型的重要应用在于计算实际贸易流量与引力模型预测的理论值的比值,以估算双边贸易流量的潜力。根据峰和姜书竹(2002)对贸易潜力的分类标准,实际值与理论值比值大于或等于1·2属于“潜力再造型”,要培育新因素才能促进贸易发展;比 值在0·8与1·2的属于“潜力开拓型”,双边贸易空间还有扩大的范围;比值小于0·8的属于“潜力巨大型”,双边贸易具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与中亚五国出口引力模型,模拟双边出口潜力,结果见表3。由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3国贸易额波动较大,正常贸易因素难以解释双边贸易的变化,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是我国在中亚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本文仅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潜力变动。

  从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的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潜力巨大,2001年以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呈现出较大的潜力,大部分年份都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吉尔吉斯斯坦经济总量有限,双边贸易潜力已近饱和。从中吉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来看,2000-2004年为潜力开拓型,此后贸易潜力逐渐缩小。但吉尔吉斯斯坦在中亚地区贯通南北联系东西,是中亚商品集散中心,战略十分重要。贯通中吉运输联系,就可以将市场扩展到中亚腹地。因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仍然具有较大贸易潜力。

  综上所述,中国和中亚五国具有较大贸易互补性,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双方贸易额会不断增大。针对结果反映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虽然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但传统优势贸易领域(服装、食品)正面临激烈竞争。因此,我国需要提升这类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以差异化战略赢得中亚市场的竞争。

  第二,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在中亚五国市场的竞争力逐渐提升,因此应积极引导东部的机电及机械车 辆制造企业开拓中亚市场。同时,鼓励部分企业利用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向西部地区投资,通过节约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第三,空间距离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的不利影响较大,克服距离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双边交通运输合作,同时,探索双方构建贸易区的可能性。

  第四,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制度安排对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作用有限,因此需要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制度,使其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以促进我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伙伴关系的稳固提升。

  [1]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世界经济,2003 (5): 33-80·

  [2]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世界经济,2004 (2): 3-12·

  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下一篇:赣州市人民
首页 | 案例展示 | 相关知识 | 新闻资讯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 2011 重庆双星工业炉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BY FXT 湘ICP备07035491号